日前,由国际园艺学会、中国园艺学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共同承办主题为“世界‘樱’你而精彩”的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分别在北京和陕西澄城召开。国际园艺学会主席弗朗西斯·劳伦斯教授,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以及全球樱桃主产区种植者代表、销售代表,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企业代表等800余人参会。樱桃资源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主任、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王小蓉教授带领团队成员青年教师王燕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刘针杉、王浩参加会议并作报告。
![](/__local/4/BE/D4/E4B42A251323D8EF2B7CC01CC37_FA90006A_1D4AC1.png)
王燕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上作口头报告
![](/__local/5/62/0D/181863D047E170AE3364461DBBB_AAAA91A3_1764FF.png)
果树学2020级博士生刘针杉作口头报告
据悉,国际樱桃大会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级别最高的有关樱桃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会议,是交流最新科研进展、科研成果,展示新优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宣传推介各成员国产区、产业、产品的盛会,被喻为世界樱桃界的“奥运会”。
会议共征集国内外樱桃相关的学术论文160余篇,口头学术报告60多个,其中外国专家学术报告29个,墙报交流101个,并评选出最佳口头报告和最佳墙报。团队王燕博士摘得本届大会唯一一个最佳口头报告奖,由国际园艺学会主席弗朗西斯·劳伦斯教授颁奖。王小蓉教授带领四川农业大学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研究樱桃的育种和杂交,为中国樱桃的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__local/F/54/1E/D445966D08E226A52F397682F4F_E170C9AE_10C0F.jpg)
中国樱桃育种的“追梦人”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欧洲甜樱桃(俗名“车厘子”)进入我国,中国樱桃的地位就急转直下。欧洲甜樱桃以个头大、果肉厚、耐储运的优点很快占领了市场。相较之下,中国樱桃因为个头小、果皮薄、不耐储运、采摘时间短,逐渐沦为存在感极低的“小众水果”。是让我们的中国樱桃就这样一直“小众”下去?或者随着车厘子的挤压,中国樱桃逐渐让位,最终成为庭院里的装饰品?
四川农业大学秉承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念,担负历史使命,迈出探索的步伐。十多年前,川农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开始研究中国樱桃,主持这项课题的是园艺学院王小蓉教授。她深知,国内对于中国樱桃的育种研究起步晚,优异的商业化品种少。而要进行杂交育种,首先得拥有足够丰富的种质资源。
![](/__local/3/F7/9D/1F863BBE9E5AFCFA07DD5C5F083_C75B3886_12496.jpg)
王小蓉,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四川果树特定类群种质资源研究、品种选育和遗传进化等领域做出了突出工作。相关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科技支撑项目等多次资助。以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在国际国内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3篇,合作发表28篇;主持审定果树品种2个,授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此外,主研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于是,团队通过对搜集来的野生樱桃资源进行评价和鉴定,建立了我国樱桃资源类型最多、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田间资源圃,并从中筛选出核心种质和有较大果用育种利用潜力的资源70余份。通过杂交,选育出10多份优良株系进入试验示范阶段。自2011年启动樱桃杂交育种工作以来,经历了数次失败:杂种种子胚败育、杂交苗死亡……但团队依然坚持到底,终于杂交成功并获得多个杂交组合近3000株杂种群体。如今,杂交群体已进入稳定开花结果阶段。
![](/__local/7/4D/9E/B051820F59F06AA47BB3F12FA93_4026125D_E0C8.jpg)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等的资助下,王小蓉团队已经采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开展樱桃优异性状基因挖掘和利用等工作,改变过去杂交育种周期长、投入大的问题,推动我国樱桃育种进入分子精准育种快车道。从种质创新出发,提升中国樱桃的产业地位,也为5G+人工智能应用于樱桃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__local/D/5D/58/2C9C9F263CF31B628B3891F6A8D_454D0D9C_11CA6.jpg)
校地合作——优良株系已进行试验示范
樱桃与“5G+人工智能”
去年,四川农业大学作为申报单位之一,由学校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牵头申报的《基于IPv6的樱桃智慧农场研究与应用》项目从全省1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经过全国上千件申报项目的专家评审、视频答辩等多个环节,成功入选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试点项目。获批此次试点项目的高校全国仅有15所(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是全国农林高校中唯一入选的学校,也是四川省内唯一入选的高校。
![](/__local/B/09/D6/932438A36CAEACCF6D4466391D6_8B363756_4A761.jpg)
据悉,本项目开展的基于5G+人工智能“天府樱桃”智慧农场应用与研究,将充分利用物联网、三维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在IPv6中的创新应用,形成智慧樱桃栽培“新技术”创新与示范,加快推动学校+基地的5G+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培育5G+人工智能特色农业应用,开辟樱类资源文化科普新途径。形成智慧樱桃栽培新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动种植管理省力化向智能化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本项目的实施,将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数字乡村建设、促进社会科普、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以及新农科背景下的农科高等教育创新发展。
![](/__local/7/EC/BF/AAA0C38B78A39A0750C74E70816_C617275E_124EAA.png)
图为基于IPv6的樱桃智慧农场效果图
园艺学院王小蓉教授课题组近10年来对世界范围内优良樱桃栽培品种、我国珍稀地方种质资源、世界范围内樱桃资源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摸底,整理和录入已有资源植物学性状、基因组特征信息,建立和完善约3000份樱桃资源田间种质圃和DNA种质(基因)库信息。此次项目将建成的数字化“樱桃资源名录(含性状描述)”,将为樱桃产业发展、种质身份鉴定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樱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未来将通过先进的5G+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实践出来,这对科研团队进一步研究“中国樱桃”智慧育种、智慧栽培、智慧管理、智慧经营等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__local/F/DF/9F/41FBAB36522CCEA183E23C0FCEB_37E03928_E31E.jpg)
今后,四川农业大学果树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团队将继续推进樱桃核心示范基地建设和樱桃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研发,通过樱桃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和新装备创新应用及示范,打造都市农业乡村振兴样板基地和双创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助力樱桃特色产业发展。
新闻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1125712843899403/